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二度春风> 第 19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9 章(1 / 3)

这是一个可以感受到微凉的清晨。

虞嫣站在樊山书院的门口,裹紧了秋香色外衫,眸光一动不动锁在那扇门前。

只听见一声撞钟,杳杳邈邈,书院门开了。

一群身着青皂澜衫的儒生缓步而出,穿越寓意文运昌盛的棂星门,涌向邑沧街头的早点铺子。这些人年纪不一,有的还是童生,有的已考取秀才,但脸上都有同一种晨起的迷蒙,以及对新鲜朝食的向往。书院里是有食堂,但再好吃的东西,久了都是会腻的。

虞嫣等了好一会儿,看见了一道裹在其中,温吞瘦小的身影。

她招了招手,声线微哑:“子明!子明!”

虞子明茫然顿步,看到了虞嫣后,露出惊讶又欣喜的神情,朝左右同窗一板一眼拱手,告别他们后,小碎步跑到了虞嫣的面前,“阿姐,你怎么来了?”

虞嫣将还温热的豆沙芝麻团塞给他。

“小郎在书院过得怎么样?”

虞子明垂着脑袋,蹙起眉头:“阿姐,我没有分到敬义斋,去了志道斋。”敬义斋是他最想去的讲堂,有两个与他一样家境普通,花了大关系进来的同窗就在那里。

他的脑袋上垂来一只手,隔着他的幞头,温温柔柔地拍了拍,“那……还能再去吗?”

“冬假之前还有一次机会,校考表现优异的话。”

虞子明扶正了他的幞头,“阿姐你不要拍了,歪了会被笑话。”他顿了顿,想到夏休回家后,阿娘同他讲的那些虞嫣从夫家离开之后的作为,“阿姐你还不想回家吗……阿爹他很生气。”

“阿姐没法与你说得明白,但你说得没错,我还不想回家。”

虞嫣从腰间抽出几张熨帖了她体温的帖子,上头还留着昨日从清石印坊赶制出来的墨香。

“你帮阿姐一个忙,把这些帖子,贴在你们书院的‘诗墙’上。麓山书院只有学生和夫子能进,阿姐进不去,你答应阿姐,要把它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书肆书局有书榜和题跋板,诗社茶舍有泼墨墙。

都是读书人凭借才学与洞见,畅所欲言的地方,樊山书院的诗墙,更是与国子监的诗碑不相伯仲,那是汇聚了众多热切目光的地方。

虞子明将虞嫣给他的帖子细看。

帖子印刷得工整洁净,就像时下流行的热门话本子封面,画像只占据了一角半边的构图,留白极多,一眼就能捕捉到核心字眼。这是一副极致简约的“画中画”。

四方窗框,长条书案,案头一座插屏小画。

插屏小画上,寥寥几笔勾勒,江水空濛,芦苇稀疏,有人披着蓑衣独钓。

插屏之外,只留一枚做工精巧的荷花碧玉簪。

窗框空白处的楷书娟秀,字字分明——

三日前,侍郎邗公独子长庚,于书斋无故失踪。门窗完好无损,家人遍寻不得,唯见书案小画墨迹未干,花簪余温尚存。画旁蝇头小楷提字:“鱼不吞饵,我亦非我。”

明日未时,能解此谜,请赴约一叙。

帖子右下角印的正是盛安街丰乐居的地址。

虞子明的嘴唇嗫嚅半天,脑子里闷闷一声雷响,“这是,阿姐……你要是我……”这相当于在书院诗墙上为丰乐居悬帜挂幡,唱卖吆喝。

“没错,丰乐居是我开的食肆,”

虞嫣定定看着他,“阿姐不是不能回家,只是不能以任凭阿爹安排的方式回去。”

这一千份话本帖子。

虞嫣给了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们,给了邑沧街两家最大书肆的东家,以银钱驱使,以承包书肆伙计每日午膳送餐为交换,她尽了最大努力让这个故事在盛安街方圆三里的地方流传。

她了解读书人,曾经像陆延仲那样的读书人。

要吸引书院学子,简单的市井艳俗不足够,粗浅的江湖恩怨太乏味。它必须让他们想琢磨,像一个有待破解的谜题,像一句似是而非的禅机,能够思考,能够辩论,才能够发表高见。

所谓高官之子、女郎花簪,只是菜肴摆盘上的那一朵萝卜雕花。

最初敲定时,她就找了街头替人润笔的书信先生来修改。

她能从那位书信先生的神情确定,这是一个挠到了读书人心口痒痒的噱头。

“小郎,那你答应阿姐吗?”

“爹知道了的话……不行的……”

“你不想贴,就阿姐扔在书院随便什么地方。”

“阿姐……”

“子明,你还记得我阿娘的样貌吗?”

虞子明被她问得一愣,“当然记得。”

他曾经的嫡母,总是愁眉不展,藏着心事,待他和阿娘都很淡漠,但却从未真正磋磨过他与阿娘。

“要是阿姐回家了,会变得一模一样。”

虞嫣走了。

虞子明踌躇在原地,直到告别他去买朝食的同窗们回来,“子明,不走吗?”

“子明,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虞子明把帖子仓促藏入了袖中,“没、没什么,距离早课还剩下半时辰,我们回去。”

比巴掌大的帖子,藏在袖笼,好像会咬人的小兽,纸页一角戳得他痒痒的。

他打开虞嫣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