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秘的,如果大声嚷嚷叫卖,那就掉价了。
万琉哈氏跟康熙互相看了一眼,算得上是心照不宣。
两人不知不觉又聊了好久,康熙的心得都没写多少。
万琉哈氏知道康熙忙得很,每天大清早起来要早朝,之后要跟内阁大臣商议朝政,解决一些问题后开始用午膳,有时候还会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
之后他还坚持每天看书练字,偶尔会召见传教士听听算数,如今还要写算数的心得。
最近前朝松快了一些,康熙到后宫来的次数也多了,一呆就好几个时辰,也算得上是时间管理大师了。
从早到晚马不停蹄,他也是怪厉害的。
万琉哈氏看着康熙写的心得,就试探着问道:“皇上日理万机,不如口述一部分,我看着记录下来,回头皇上看完觉得添补一二,跟我说说就好。”
这算数心得出来,也算是如今数学界新理念了。
而且是有康熙亲自写的,装订成册,哪怕对算数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肯定也会买一本放在家里,或是督促子孙后辈们跟着读一读。
这其中指不定也有对算数感兴趣,或者在这上面有天赋的人,兴许还能培养几个厉害的数学家来。
所以这书越早面世越好,再就是万琉哈氏也有私心,咱们几千年的文化其实不比西方要差,只是因为战乱和改朝换代的缘故才失传了一些。
想想后世的时候,她遇到几个国外的高材生,都是名校比如哈佛和耶鲁毕业的,但是都没学过九九乘法表。
种花家这个九九乘法表两千年前就有了,口算就特别方便。
国外一直用的就是划线来做加减乘除,看得她是目瞪口呆。
这数字小一点还好,不然大几十,光是划线就不知道得多久了。
这划线就算了,横的竖的,还要数它们交叉的点,这个点的数字就是计算出来的数目了,多了就只能看着他们拿出计算器。
他们考试的时候没有计算器,那就没办法继续算下去了。
最后国外做计算题,估计划线也是划烦了,在她穿越之前终于决定引入九九乘法表,这就是后话了。
如今康熙重新捡起这个算数,又十分喜欢,底下人最是有眼色,必然也会大肆跟着推广和学习。
他们地大物博,人才也必然会多。
人才越多,才能推动这门科学发展得更快更好了。
康熙听着万琉哈氏的建议,若是换个人,他可能觉得对方是不自量力,甚至是想借由这个缘故,就能有机会多见一见自己了。
毕竟每次口述一部分,回头康熙得亲自看,然后给万琉哈氏说说需要添补的地方。
哪怕不是每天见,隔三差五就得见一面。
而且算数这个,不是当面说清楚,派人来传话,很可能就有疏漏的地方。
而且转述的时候缺了那么一两个字,或者语序不对,很可能就会造成错误。
但是康熙看得出来,万琉哈氏是真心想给他帮忙,为自己分忧,也盼着能尽早写完这份心得,让其尽快面世。
于是康熙微微颔首,算是答应了此事。
万琉哈氏喜出望外,接过毛笔就仰头等着他。
康熙沉吟片刻就开始说了后边的思路,她就低头开始记录重点的几个词。
他说得很慢,让万琉哈氏能记录得清楚详细一些。
但是康熙看她记得零零散散的,还有一些奇怪的字符,仿佛只有万琉哈氏自个才能看明白一样。
康熙犹豫一下,还是没问万琉哈氏,打算回头看看她写出来的心得,若是偏离太远,这件事就只能先放下了。
哪怕万琉哈氏的算数看着造诣不错,但是总归可能跟他亲自写的思路有所不同。
万琉哈氏还以为康熙会问自己这些鬼画符代表什么,哪知道他只看了看,什么都没问,一副等着她之后写心得,压根没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心里倒是松口气。
毕竟这些字符都是她自己才能看明白的速记符号,要真解释起来也挺麻烦的。
好在康熙什么都没问,万琉哈氏把要点都记下来,就打算立刻开始着手整理。
她都不打算回去重华宫,直接在这里写就是了。
康熙也有这个意思,不打算去养心殿了,免得来回跑。
两人在英华殿用膳,然后一起留了下来。
这次他们就没有一起坐在炕桌那边,一人一张书桌,各自忙活起来。
李德全让两个太监搬来了养心殿需要看的折子,摆在康熙的手边。
万琉哈氏那边就让陈女官磨墨,展开纸就开始按照记录的要点写了起来。
两边都安安静静的,陈女官是大气都不敢喘,低头见万琉哈氏专心致志写着,写得还不慢,转眼就写满了一页纸。
万琉哈氏写完后也没急着继续写,而是拿着这一页纸看了看,修改了几处地方。
陈女官还以为万琉哈氏会让她帮着誊抄一遍,哪知道万琉哈氏看完后自个誊抄了起来。
她张了张嘴想说话,但是康熙在不远处,不敢出声打扰,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陈女官只觉得因为要给康熙过目的关系,万琉哈氏才没叫自己帮忙誊抄,也是理所当然的。
万琉哈氏却没想那么多,只是亲自抄写的时候比光看要更仔细一点,有什么问题也能立刻发现。
果然她抄了几行就发现有不够妥当的地方,又换了一张纸开始重新抄了起来。
这样写写改改,万琉哈氏不知道自己写了多久,把要点全部写好,她还添了一些作为补充,才算是完成了。
她抬起头来,感觉脖子有点僵硬,陈女官赶紧过来给万琉哈氏捏了捏。
万琉哈氏这才感觉好一点儿,拿着刚抄好的几页纸过去找康熙。
康熙见她过来,放下手里的折子。
左边是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