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萧何受封酂侯,然而在所有被封为侯爵的功臣里面,只有萧何所享用的食邑户数最多。仇富心理古已有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倘若一碗水端不平,总会有一些身患红眼病的人跳出来说三道四。
众多有功之臣觉得封赏不均,纷纷向刘邦诉委屈:“臣等追随陛下以来,披坚执锐,诸将久经战阵,多者百余战,最少的也有几十回合。平阳侯曹参身受战伤七十多处,体无完肤,攻城掠地,常身先士卒,所以若论功行赏,曹参当属第一!如今萧何无有尺寸战功,只不过是一个写写划划,动动嘴皮的文臣罢了,然而功劳反倒在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战将之上,请问陛下这是为何呀?”刘邦不急不缓的说:“众卿知道狩猎是怎么回事吗?在狩猎中,负责追逐猎物的是猎犬,而向猎犬指明该往何处追寻猎物的是猎人。过去列位爱卿在外攻城掠地,斩将夺旗,功劳好比猎犬捕猎。至于萧何,他正是那位指示你们攻守事宜的猎人啊!”群臣听罢心服口服,从此不敢再说什么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余人一并获得封赏,另外再增加萧何两千户食邑。
张良作为谋臣,一直追随刘邦左右,运筹帷幄,奇计百出,但和萧何一样也没有立过战功。刘邦深知张良劳苦功高,而且从不居功自傲,所以让张良在富庶繁华的齐地挑选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地。张良智计过人,深知为人臣者要懂得韬光隐晦,不可锋芒毕露,同时他又是一位敦厚长者,从不贪图名利富贵。所以张良言辞恳切的对刘邦讲道:“当年微臣在下邳起兵抗秦,而在陈地与陛下相逢,这是上天让臣辅佐陛下啊。陛下每遇大事,必定垂询微臣愚见,陛下用人不疑,采纳微臣的建议并取得胜利,微臣当时只是侥幸言中罢了,并无过人之处。所以陛下把我的封地选在丰腴的齐地,微臣承受不起如此厚恩。不如把封地改在留地,臣愿足矣,不敢再有其他奢望了。”刘邦听完这一席话,大为感动,所以按照张良的意思封他为留侯。
陈平作为刘邦夺取天下的智囊之一,被封为户牖侯。此时陈平却对刘邦说道:“臣能有今日富贵,并非是我的功劳啊!”刘邦听后有些不解:“我正是采用了你的计谋,才能克敌制胜,怎么能说不是你的功劳呢?”陈平说:“若非当初魏无知力排众议向陛下举荐我,微臣哪能有幸为陛下效命呢?”刘邦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像你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忘本啊!”于是厚赏魏无知。
刘邦已封赏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的人因互相争功,日夜不已,闹得不可开交,一直没有定论,所以暂时还未来得及获得封爵。
一日,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天桥上望见将领们不时坐在沙地上交头接耳,像是在密谋什么事情。刘邦疑心很重,就问身边的张良:“那些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是在做什么啊?”张良故作吃惊地问:“陛下莫非不知道吗?这群人是在商量谋反的事情呀!”刘邦听完,颇为不解地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这些人何故造反呀?”张良耐心地说:“陛下当年以布衣起兵,就是靠这些将领们夺取天下。如今陛下贵为九五之尊,富有四海,但您封赏的皆为亲朋故旧,所诛杀的又都是平生所怨恨的人。现在立功将士众多,若要一一封赏,即便是把全国的土地拿出来都不够给功臣们赏赐。那些没有获得封爵的将领们,又害怕您会追究他们从前的过失而获罪被杀,所以才互相聚集在一起密谋造反啊!”
刘邦以造反起家,所以十分害怕手下的人有一天会如法炮制,联合起来造反,现在怕什么来什么,所以刘邦忧心忡忡地继续问张良该如何处理此事。张良不慌不忙的问道:“敢问陛下,您平生最憎恨而且又被大臣们众所周知的仇人当中,以谁为先?”刘邦思索片刻说:“我与雍齿素有旧怨,他多次令我陷入危难的境地,我曾经多次想杀了他泄愤,但因其功多,所以有些于心不忍,以至于迟迟未做决断。”于是张良便说:“这样的话事情就好办了,现在当务之急是先行封赏雍齿爵位,群臣看见连陛下的仇人雍齿都可以得到赏赐,那么他们也就坚信人人都会获得爵位,谋反一事也就烟消云散了。”刘邦点点头,觉得主意挺不错,于是择日大宴群臣,当面封雍齿侯爵,同时命令丞相和御史赶紧给剩余的人定功行赏。群臣宴饮结束后,人人面带喜色,奔走相告:雍齿都能封侯,更何况是我们这些人啊!”
刘邦以天下初定,皇子年纪尚小,族中兄弟又少,鉴于秦朝因为孤立无援而灭亡,所以刘邦打算大封刘氏族人镇守天下。春,正月,刘邦把原楚王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把淮东五十三县赐给堂兄刘贾,封其荆王。然后又将薛郡、东海、彭城所辖三十六县赐给弟弟刘交,封其楚王。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赐给哥哥刘喜,封其代王。又把胶东、胶西、临淄等郡的七十三县赐给自己年轻时的外室之子刘肥,封为齐王。
刘邦认为韩王信英武而富有军事谋略,并且他的封地皆属军事要冲,紧邻京畿,地理位置太重要,自古以来此地皆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对韩王信很忌惮,不放心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他。所以把韩王信现有的封地改为太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