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青栀那孩子去了后,你们一直不好受,尤其是那孔家又要迎娶他人。”
“可你们对我和亮儿多有照拂,如果不是你们好心多有资助,亮儿恐难学成。”
“如今亮儿的好日子,我必将二位引至上座奉为贵宾、好好感谢你们!”
冯氏说着眼中已布满泪花。
有欣慰、有伤心。
关于亮儿的婚事,亮儿一直讲说需得有了功名才好求娶别人家的小姐,她便没再张罗。
其实两人都对隔壁苏府的苏青栀非常满意。
虽一墙之隔,虽苏家苏老爷和苏夫人都十分平和,对女儿疼爱有加却也管教严格。
平时藏在深闺、并不让她随意走动。
但苏府平时对他们颇为照拂,平日里得空了她也会去苏府陪苏夫人说会儿话。
是以见过苏青栀两面。
苏青栀不是多明艳的长相,她虽形容不出来,看着她却也是灵气十足、十分好看的。
言行举止更是进退有度。
对苏老爷苏夫人也极为贴心。
对家中下人亦是和颜悦色、不拿款刁难的。
还听苏夫人说这青栀听下人们说起外面的事,荒年饥荒也总让苏老爷备粮拿银子救济。
亮儿则是有回上元节两家结伴外出看灯时与青栀见过。
许是平时听她说的多了,沈亮十分心悦隔壁这个灵动、聪慧又稳重善良的妹妹。
只可惜沈家太过清贫,他们怎好意思让青栀嫁进来受苦?
沈亮只盼自己早日博得功名、加官进爵,待有能力给青栀妹妹过好日子时,必当即刻求娶。
可惜天不遂人愿,已是小官的孔家找了媒人前来说媒,而彼时沈亮尚未功成名就,两人便这么错过了。
幸好沈亮争气,去年如愿登科、得了官职,可青栀这孩子,也已经不在了!
明明刚嫁入孔家不到一年,一个那么好的孩子就没了。
偏可能孔家不知怎么知道了亮儿的心思,他们去祭拜时那孔家大爷也没给他们好脸色。
可怜青栀那如花般的好孩子啊......
别说苏夫人,她也在家哭了好几场。
后来看到青栀原来伺候的丫头采青回来了,却已是口不能言。
苏老爷和苏夫人脸色并不好,却没对她多说什么。
往日里她去苏府陪苏夫人说话,总见到采青在案前书写。
但他们不愿多说,她便不好多问。
现下,幸而有江家的姑娘在灯会时相中了亮儿,对方府上虽无比气派,却在她和亮儿去提亲时热情款待、不曾有丝毫看轻。
当时本想拜托苏夫人当媒人的,但苏家发生了那样的事,她是如何也开不了口的。
至于江家,亮儿同她讲过对方的职务,但她不太知道。只知道很厉害。
儿媳出身名门,她颇为惶恐,担心怠慢了人家。
亲家也说过要给他们一处宅子,但亮儿拒绝了,直言定不会让江小姐受苦、日后会靠自己给江小姐更好的生活。
亲家听后直点头。
如今,各项事宜已操持的差不多了,她就寻了个空、来苏府送请帖。
没有苏家,他们娘俩恐怕撑不过来。
亮儿成亲时,苏老爷苏夫人必要坐首座。
这是他母子二人的共识。
“恭喜姐姐、亮儿这孩子终是觅得良缘了!”
苏夫人忙接过请帖、连连恭喜。
和苏老爷打开请帖一看,是沈亮自己写的帖子,字体端正美观。
之前听冯氏说起过沈亮与江小姐的故事,倒是一桩良缘。
巧的是,那孔家要娶的继室、竟也姓江。
只是苏家二老平时只一心扑在教习采青上,完全没留意江家嫁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