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下出什么意外吧?
江南一事处置了那么多官员,腾出这么多位置,林如海作为康熙心腹之人,总要往上升升。
黛玉的婚事,还是让林如海操心吧。
这般想着,胤祯提笔回信。
黛玉收到胤祯的回信时,已经距送出时不短时间了。
这些日子,贾府上下都在忙碌可卿的丧事,宁府更是请了道士连续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额法事,宁府一应事务则是交给了熙凤管理。
之前熙凤同贾琏吵架,还有不少下人暗暗看她笑话,不想凤姐竟将荣府的管家权牢牢抓着,惩治了不少丫鬟婆子。
如今接了宁府的管家权,更是风光无限。
黛玉知道熙凤忙碌,本想劝她好生歇息,可凤姐儿在管家权上面最是固执,轮到她大显威风的事,哪里肯听?
凤姐儿这里忙,湘云总去宝钗那里串门,迎春不爱说话,惜春年纪小,黛玉竟只有探春能多聊一些。
是以收到胤祯的回信,黛玉很是高兴。
心想,以十四哥的才智,解决起来岂不轻轻松松?
不想胤祯竟没什么法子也没出!
黛玉当下蹙起了眉,强行耐住性子往下看,只见胤祯写到:妹妹年纪尚小,婚姻大事自有父母做主,林大人才识过人、人情练达,想必心中自有章程,妹妹何必忧于一时?
况无论京中还是地方官员,三年一考核,说不定林大人调回京中,那时一切烦恼岂不都迎刃而解?
黛玉心中一喜!
十四哥对朝政如此了解,莫非父亲真要回京?
黛玉果真不再担心与宝玉的婚事,想到父亲即将回京的消息,连带着看宝玉都顺眼了许多。
殊不知胤祯真就随口一说安慰黛玉的,他只想着红楼原著,认为林如海不可能同意这门婚事。
两人都没想过,万一林如海也赞成呢?
黛玉心情舒畅,最先察觉到的还是宝玉。
宝玉欢天喜地的去听雨轩找黛玉顽。
自从妹妹身边多了个德妃娘娘赐下的老嬷嬷,自己已经被拦在门外好多次了,妹妹也不帮自己说话。
宝玉的嗅觉还是十分敏锐的,这不,黛玉心情好了,见平嬷嬷拦着宝玉不让他进屋,于是让紫鹃将窗户开出一条缝来:
“哎呦,原是宝二爷,真是奇了。不必人家花团锦簇,什么冷香、暖香啊,咱们这院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也不知宝二爷跑咱们屋外头做什么?”
“林妹妹!林妹妹,我来道歉来的,你就让我进去吧。”宝玉见着黛玉,高兴极了,连忙拱手作揖。
黛玉这下真奇了,示意平嬷嬷将宝玉放进来:“你又闯什么祸了?
我这几日都没出门,哪里需要你道歉?怕不是你又惹了这个宝姐姐、那个贝妹妹的生气,来寻我开心的?”
见黛玉没有生气模样,便知她又在调侃自己。
若是从前,宝玉定要闹她一番,可如今却多了许多顾虑,生怕妹妹真生他的气。
知道两人隔阂在哪,宝玉也不卖关子:“我打听到消息,十四爷总算出宫了。
上次的赔礼,因十四爷事忙,所以拖到现在。今日过来跟你说一声,我就寻他去。”
宝玉一脸认真,黛玉听了,沉默了许久。
终是说道:“咱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妹情分,论起亲疏,自然是咱们更亲近。
可情分是一回事,道理又是另一回事。从前我生你的气,是因为你不讲道理,背后论人长短。
你若是改了这一点,肯诚心诚意向十四哥认错,凭咱们这几年一起吃、一起玩的关系,难道真有谁能越过你不成?”
黛玉这话可谓推心置腹,宝玉听了便知林妹妹终于解开心结了,更高兴的是林妹妹亲口承认自己在她心里更重要。
宝玉哪还记得别的什么,当下就要跳起来抱住黛玉。
被黛玉躲了,笑望他:“原谅归原谅,可咱们年纪大了,你也注意点分寸。”
宝玉正要驳斥“什么劳什子规矩”,就听黛玉继续道:“就算不讲这个,我也不喜欢你太跳脱,还是沉稳点好。”
谈到“喜欢”、“不喜欢”,宝玉才肯用心听,喜洋洋道:“妹妹不喜欢跳脱,我就不跳脱!
妹妹说咱们兄妹情分最重要,我也这么觉得。
什么宝姐姐、贝妹妹,哪有咱们相处时间长,自然咱们才是关系最好的,林妹妹你也不要再整天探春姐姐、凤姐姐的了。
有什么想玩的只管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