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也想看。她眼珠儿一转,说:“反正皇后娘娘这会也还不会去万春殿,我们就去瞧瞧呗。”
李盈儿有些怯怯得:“瑶姐姐,真的可以吗?”
李瑶果断地点头:“没问题,只要藏好了别被发现就成。”
两仪殿有个角门,一般人不知道,可瞒不过李盈儿。她带着李瑶悄悄走到角门,守门的是个小太监,见她两人的装扮知是今天皇后宴请的贵女,又有两名万春殿的宫娥跟着,就放她们进去了。
两仪殿是太极宫除太极殿之外的第二大殿,不仅建筑风格比万春殿宏伟许多,空间、规模也大出许多,当今圣上多次在此殿宴请五品以上官员。而今天,圣上又在此宴请西征将官们家的公子,荣宠可见一斑。
两仪殿殿外的空间也很大,即使上万人聚集其中也不会觉得拥挤狭隘。此刻,这里左边摆放了数十张桌案,右边则安置了数个箭靶,中间间隔约有百步。
李瑶和李盈儿让两名宫娥在角门处等着,两人悄悄藏到内殿门口的大柱子后面。那大柱子非常粗大,要两三个大汉合围,将两个苗条的姑娘藏得严严实实。
殿门口守卫的武士看到她俩,又看到那两名宫娥,也没有滋声。
左边的楹联、咏诗她俩只能看,听不见。李瑶甚至瞧见了自家的几个哥哥,可是隔得太远,公子们又多,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只看见他们三个都笑容满面,兴高采烈。
相形之下,右边就热闹许多,欢呼声、掌声不绝于耳。她两人在两仪殿外听到的喝彩声应该就是来源于此。
右边的人群围成了几圈,圈中间有什么精彩绝妙之处,李瑶她们也是看不真切。
李瑶她们远远得看着,听着一阵一阵的欢呼却不能明白其所以然,李瑶的心里就像被小猫挠了脚心一般,心痒难奈。
随着又一阵欢呼声传来,她实在受不了了,拉着李盈儿的手,揽着李盈儿的腰,轻轻跃起,两人就坐在门廊的横梁上。
李盈儿只觉得一阵风吹过,自己已随李瑶坐在高高的横梁上,她目瞪口呆,又是紧张又是害怕,还夹杂着一点点兴奋。还没等她说出话,却听见李瑶问:“他是谁?”
李盈儿顺着李瑶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群公子中一个身着深紫紧身窄服者正抬臂挽弓,连发三箭,三箭皆中靶心。引来一片喝彩。那公子也不骄也不谦,只朝众人点点头,然后把弓递给身旁的侍卫。观其人:两道如墨卧蚕眉,一双吊角丹凤眼,丰神俊朗,气宇轩昂,在一帮锦衣华服的年轻皇子公子中亦是十分风流出众。
李盈儿说:“姐姐不常在长安当然不知道,他可是长安有名的‘玉面三郎’蜀王李恪。”
难怪,李三有那么多硬黄纸的孤本,孤本一本难求,可皇家有的是;难怪,李三识得镔铁,镔铁民间难得,可在来自西域的贡品堆里不少见。李瑶只觉得耳边“轰”得一声响,李盈儿接着又说了什么,她已是充耳不闻。她只是凭着本能拉着李盈儿跃下横梁,匆匆走出角门,离开了两仪殿。两名宫娥赶紧跟着。
李盈儿问:“瑶姐姐,你怎么呢?”
李瑶说:“我们出来太久了,你母亲我祖母只怕都着急了。”
李盈儿“哦”了一声。
等她们走进万春殿,潘王妃、张老夫人果然已经派人在找她俩了。她俩被带进万春殿,潘夫人劈头就问:“盈儿,你把瑶小姐带哪去了,叫人好找!”
李盈儿赶紧说:“瑶姐姐第一次进宫,我就带她在附近转了转。让母亲、张老夫人担心了,是我的不是。”
张老夫人赶紧说:“两个孩子都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潘王妃就没再说什么。
李瑶已从最初的惊诧中恢复过来,她看向李盈儿,冲她眨眨眼。李盈儿腼腆一笑。
有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皇后娘娘驾到——”。
万春殿方才还是莺莺燕燕一片,霎时安静了下来。
在众多宫女、太监的簇拥下,一个身着明黄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锦鞠衣、薄水烟逶迤拖地长裙,年约三十四、五岁的中年妇人缓行而来。正是当今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左手牵着一个年约五岁的小女孩,右手边是一个年约十四、五岁已婚妇人打扮的青年女子,女子手牵着的女孩年龄更小,才三岁的模样;旁边一个身强体壮的中年乳娘还抱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女娃。
以年岁为序,这几个女子分别是长孙皇后嫡出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李成芸、晋阳公主李明达、衡山公主李莞尔。
她们身后还有其他妃嫔所出的豫章公主、巴陵公主、高阳公主等。
除了皇后本人,这些公主们也都齐齐亮相,可见皇后对这次群芳宴之重视。
皇后身着的是宴见宾客的常服,端庄高贵而不奢华;公主们的装扮则较为随意,或淡雅或隆重,各展芳华。其中出众的当属长乐公主和高阳公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