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公主闺名丽质,为圣人亲取,其人也确如其名,天生丽质,美貌优雅。高阳公主五官妍丽,体态玲珑,虽非皇后所出,也颇得圣人宠爱。
皇家尚如此,应邀参加群芳宴的朝臣们的女眷们更不敢怠慢,有品级的命妇穿着朝服,无品级的夫人小姐则挖空心思装扮自己。
万春殿一时如同御花园一般,万紫千红盛开。
众人落座。
长孙皇后对出征在外的朝廷将领们的家眷做了一番勉慰后,目光便看向李靖家眷一方。张老夫人、郑氏、李瑶祖孙三代共一席,在皇后凤座左手第一席,对面是潘王妃、李盈儿一席。
长孙皇后的视线逐一落向张老夫人、郑氏、李瑶,含笑道:“张老夫人,听闻前段时间贵体有恙,今日一见,气色极好,可是康复了?”
张老夫人起身,先施一礼,然后答道:“多谢皇后挂念。前些时日,受了些风寒,幸而痊愈。”
长孙皇后说:“老夫人不必多礼,坐下说话罢。”
张老夫人便遵命落座。
长孙皇后又对郑氏说:“听闻二公子在西北屡立战功,将门虎子,他日必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实在可喜可贺。”
郑氏也是起身、施礼、回话。
长孙皇后看看李瑶,然后问张老夫人:“同席的这位小姐,想必是贵府的千金了?”
张老夫人点点头,说:“正是臣妇的孙女。”
长孙皇后含笑冲李瑶招招手,说:“好孩子,过来吧,到本宫跟前来。”
李瑶起身离席,在殿中先施叩拜大礼,然后遵命起身向前行了几步。
长孙皇后端详了李瑶一会,又问了她几句话,李瑶对答均十分妥贴。长孙皇后面带赞赏之色,言道:“果然是李大人家的千金,模样美丽,气度出尘。”
张老夫人才要起身,长孙皇后微笑顿手,示意她落座。
张老夫人仍旧落座,回答道:“今日宴席上,各府千金各有千秋,臣妇的孙女贫姿陋质,有幸得皇后抬爱,不胜感激。”
长孙皇后道:“老夫人太谦虚了。”她看看身边的几位公主,轻声笑道:“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长乐,高阳,往日里只觉得你们几个都是如花似玉,今儿个也被比下去了。”
长乐公主认真看看李瑶,然后笑着对皇后说:“是的呢,母后。”仪态十分的高贵典雅。
高阳公主只撇了李瑶一眼,就收回视线,未置一词。
长孙皇后又问了李瑶几句,就让她回了座席。
长孙皇后又和其他一些家眷聊了几句。然后,她说:
“上苑的花现开得正好,各位如有雅兴,就同本宫一起去上苑赏花如何?”
众人自然无不从命。
上苑乃御花园所在,园内奇花异草繁多,姿态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闰四月的长安气候温暖,干燥,阳光充足,正适宜牡丹生长。因长孙皇后喜爱牡丹,故园内有数百株从洛阳移植过来的牡丹珍品。
这些牡丹花朵繁大,色泽艳丽,芳香怡人,雍容华贵,甫一盛开便艳压群芳,夺人眼目,令一众观花者眼中再无其它花开。
无怪乎后有诗人刘禹锡写诗赞曰: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众人都对牡丹赞叹不已,独李瑶心中不以为然。世人褒牡丹之美,无非爱其富贵雍容之姿。李瑶自小喜爱梅花,尤其喜爱云台山白雪皑皑覆盖下,于山崖峭壁处盛开的红梅。不活在俗世的眼光中,不畏惧隆冬的风霜雨雪,于人迹罕至处翩然绽放,有傲骨,得自由。但她深知宫中规矩多,自然也不形于面色。
长孙皇后便道:“这牡丹开得如此之美,恰如佳人之芳华正盛。本宫知道各府千金里必有文采出众或擅长丹青者,诗词歌赋,工笔写意,不妨写来画出。若不擅长者,也不强求。”
立刻就有太监、宫女准备好桌案,纸笔。有几位小姐思索片刻,就开始提笔书写。李盈儿也上前作画。
待众人书写绘画完毕,宫女一一呈递上来。长孙皇后逐一细看,不住点头。看到李盈儿的工笔牡丹“韶华盛极”时,赞道:“长荣县主的工笔越发的精进了,颇有几分阎大家的风骨。”
接着又看其他的作品,待看至最后一张时,只见一张蝇头小楷,字迹十分娟秀。
咏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
冠绝满园莫比长。
姹紫嫣红尽开遍,
独占人间第一香[3]。
“好个‘姹紫嫣红尽开遍, 独占人间第一香’!”长孙皇后赞道,再看那落款,长城徐惠,便知道是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之长女了。
有宫人带徐惠至长孙皇后跟前。徐惠先行叩拜之礼,然后再奉皇后之命起身。不过十来岁的小女孩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