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都市言情>辅导夫君考状元> 县试将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县试将近(1 / 2)

第111章县试将近

这个新春,对肖平来说无疑是特殊的。不需要为了温饱而烦心,也没有人打扰,每日可以坐在炭火前读书、练习书法、作八股文。大年三十之后,他除了到本村的族长、大伯、二伯家拜年外,还去了趟社学和新村。另外,府城那边他和阿丰也去了一趟,顺便给汤显祖、袁源等几位先生送了一些番薯。相比大伯和大伯母的冷淡,二伯和二伯母无疑要热情许多。不过肖平没有去提科考的事情,只是礼节貌性地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他反倒是在社学曾夫子和府城汤显祖、袁源那里逗留了很久,三位先生不约而同向他强调了一些参加县试的经验,他们各有侧重,令肖平受益匪浅。民间风俗,要过了元宵节,新春才算结束,各行各业才重新忙碌起来。不过吉水县城虽然还算富庶,但因为临近府城,反倒是在元宵节时很少去搞灯会。多数人宁愿多走几步,去府城观看。照例,这样的日子里,如蓝家这等豪绅,或者其他本地大族,都要张灯结彩喜庆一番。这些可以想象的热闹,都没有影响到肖平读书。一开始,肖平还提出要带着曾芸芸一起去府城看灯。不过曾芸芸却拒绝了。二月份便是县试,每一天的时间对肖平来说都是紧张且珍贵的。肖平为此还愧疚了一阵,却发现曾芸芸是实实在在没有去府城看灯的念头。他自然不知道曾芸芸曾经见过何等世面,又如何会为府城的灯会牵肠挂肚?这倒不是说曾芸芸认为府城的灯会一定鄙陋,不值得一观,而是她清楚孰轻孰重。当肖平读书有成,别说府城,就是省城和京城,乃是苏杭等地的灯会,她都有机会去饱览。

元宵节刚过,正月十六这日,包括社学在内的所有学校都接到了县衙的出牌告示,甲戌年吉水县的县试定于二月初六举行。凡应考者应于二月初一日前到县学署或县衙门礼房报名。报名时,要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历,以保证身家清白。同时,告示写明,非倡、优、皂、隶、奴仆及其子孙方准应考。同时,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就是要找一个担保人,这担保人必须是本县在学的廪生,廪生即县学岁考第一等的生员。应考儒童要由这样一个廪生书面担保,或是五名儒童相互结保,以保证该儒童无冒籍、匿丧、顶替、假捏姓名,这样的儒童才具有参加县试的资格。自然,这样的告示还会在县城人流密集处张榜公布。五人结保,其实是有不小风险的,毕竞有人出现问题,其他四人都要受牵连。所以有关系的考生会选择由廪生作保。肖平也是到了吉安府之后才明白,考上秀才后也并非一劳永逸可以无所事事。首先,并非所有的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在三年一度的乡试之前,提学官会在各府、县诸生中进行科考,被评为第一、第二等的生员,才可以参加乡试。另外,秀才,也就是生员与举人、进士不一样,并非完全终生制。朝廷除了在一省设立督学外,还在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来管束读书。县学教谕每月要进行三次讲学,每次连续讲三天,生员基本上就是三天上学三天休息,每月月初还有一次小考,每季还有季考,月考若作文不佳会被孝教谕训斥,季考则更严格,考试成绩分六等,一、二等的有赏银,三等的不赏不罚,四等的要挨板子,五等的罚三个月不许穿襦衫以示轻贱,六等的直接革除生员功名。当然,几乎没有哪个教谕会把属下生员判为六等。否则,革除一个读书人的功名乃是大仇。教谕只是九品官,一般不会承担这种遭人怨的事情。制度虽然严格,但哪怕是一些请人捉到代考或者是提前请人做好文章蒙对考题获得功名的,也有机会不被责以下等。毕竟县教谕的俸禄微薄,很多生员表示一下心意,教谕就不会与他们为难。

曾夫子虽然是秀才,但并非廪生,是无法为考生作保的。不过肖平的三舅程意早就知道了外甥要参加科考,所以主动捎来口信,要做肖平的保人。这就解决了肖平的一个问题。当然,其他考生也都有办法。毕竟做一下保人不是很难的事情,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谁也不知道自己作保的考生,哪天会不会走了鸿运高中。若是真的有这种事情,当初作保也是份香火情。最近几年的县试都是从四书中出题的,不会去考五经。所以,肖平近几日的精力都放到了四书上。

正月二十日,程意来到文峰村,随身还带来了程念给肖平的一封信,无非是嘱咐肖平保重身体,安心读书等。

第二日尚未出门,解鉴便一早登门,手里还拎着几色点心。肖平立即知道解鉴的来意。

见到程意,解鉴小心行晚辈礼,然后道:“程叔,我是肖平的社学同窗。我想求你为我县试作保。”

程意看解鉴年幼,便问:“你参加县试,可有准备?若是刚刚入学,不妨再多读两年。”

解鉴咬牙道:“还请程叔考校。”

程意便问了几个四书中的问题,发觉解鉴答得还算流畅。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道:“既然如此,你去经经场也是好的。不过,第一次考试,无论什么结果,都要坦然。”

解鉴一脸喜色,道:“多谢程叔教诲。”

一般来说,廪生为人作保,一般是要收取一定钱物的,往往要二到三钱银子,有时候还要更多。如吉水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