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董卓的委屈
刘宏如今很担心吕布会养寇自重,最后形成一种凉州没有吕布就会叛乱的局面,这本是刘宏希望极力避免的。而如果任凭吕布亲自招抚这些羌人部落,那么吕布实质上就成了凉州的主人,刘宏以后就算要找吕布的麻烦,都要考虑凉州会不会因此直接爆发一场叛乱。这么大的能量,刘宏当然会忌惮了。因此,刘宏才压下奏章,他知道吕布在奏章中说的没错,这场羌人和汉人联合发动的叛乱确实可能是因为官员的过度压迫所导致的。但作为一个皇帝,刘宏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羌人可以得罪,但不能轻易让吕布招抚。最好的结果,还是让张温带着周慎和董卓,直接打到陇西,平定叛乱。
在没有吕布参与的情况下平定陇西,并且大举剿灭那些可能在归降后成为吕布拥趸的羌人,至少可以把吕布的影响力仅局限于河西一带,这样凉州的势力也可以达到一种平衡。
当然,刘宏也知道,若张温他们也不争气,最后又被叛军打败了,那么届时他恐怕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让吕布去善后,所以现在拒绝吕布的上奏也为时过早。
“对了,你再去告诉张温,让他务必给朕打出些漂亮仗!”
吕布收到刘宏的圣旨后,也没多说什么。他当然明白刘宏的意思,既然刘宏想要让战场上那几位立功,那吕布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反正河西地区已经被吕布牢牢控制,他白天理政,晚上读书陪女人,倒也算快活。如今又到了农忙的季节,他一边监督河西四郡及时播种,一边下令让各地郡兵一起兴修水利,从祁连山延伸的河流中延伸更多的水渠,从而让更多的荒地变成良田。
至少对吕布而言,如果最后皇帝能让他收降陇西叛军,那是血赚,但若是收不了,吕布也可以用这段时间在河西施仁政,收民心,并非不能接受。在这天下还没有普遍设置州牧的时期,吕布这个凉州牧多当一天就是赚到。
而在关中,两边的交战也又持续了足足四个月。由于刘宏给张温带了话,要求取得胜利,张温也不敢怠慢,不论如何,固守大营是不能持续的。
因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张温命周慎、董卓连番率军出战,多次与叛军血战厮杀。一边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另一边则是为了达成朝廷的要求而免于处罚,两边也都拼尽了全力。此时的孙坚也在周慎的部曲中担任参军,在交战中也一度被打得昏死过去,险些就这么阵亡在战场上。
而随着这一次次交战,双方各自都产生了较大的伤亡,叛军虽然几次都占了上风,但也并非没有代价。在一次次交战中,叛军的锐气也被逐渐消磨。
叛军虽然依靠抢收麦子,以及在周边郡县进行劫掠来补充了一部分粮食补给,但到了十一月,也终于到了强弩之末。十余万的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大概是五千石左右,即一个三公级别一年的俸禄,也只够他们吃两天。
虽然之前抄豪强家拿到的粮食到现在都没有吃完,但已经来到了警戒线以下,现在就算回去种地、放牧,若无法抢到足够多的物资,也无法避免饥荒。
三辅的物资能抢的都抢的差不多了,如果要继续劫掠的话,还不如回到凉州去抢。之前叛军还主要是因为活不下去,抱着正义的复仇心态起兵,因此大都只是专对本地曾经欺压过他们的大户豪强下手,而非普通百姓。
但随着叛军势力的增大,当打进三辅之后,边章就已经开始纵兵劫掠三辅百姓了。在边章看来,正义不能当饭吃,自己是要当军阀的,又不是真的要为羌人主持公道,为了维持自己势力的存续,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
而就在边章犹豫要不要回凉州继续抢的时候,在十一月的一天晚上,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坠入叛军营中,虽然没砸中什么特殊的东西,但陨石自身发出的火光高达十余丈,营帐中的马匹牲畜都因此发出叫声。本来经过多次大小战斗的厮杀,双方也都在比试谁先坚持不住,而这颗流星,作为这个时代普遍被认为的不祥之兆,成为了压垮叛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叛军部下都希望撤回金城,然而撤退可不是那么容易撤的,董卓率西凉军与右扶风鲍鸿的扶风郡郡兵分兵合击,杀向了叛军大营,此战便大破敌军。此战发生在扶风郡美阳附近,也被称为美阳之战。此战及后续追杀,董卓鲍鸿等攻灭叛军达七千人,但叛军也大都以骑兵为主,追杀并没有取得多大战果但好处是,叛军既没了粮草,也没了战意,他们一路溃逃,回了凉州,官军也一路追击,想要趁此大胜之机遇将凉州叛军一举平定。
时间来到中平三年(186年),一月,叛军逃回凉州后,不少部众被打散,其中绝大部分乱军都各自逃回了自己的部落。而边章、王国等最初发起叛乱的核心成员则收拢溃军,带着追随自己的仅两万余叛军主力回到了金城郡最东端的榆中城。
显然,之前这些叛军拥兵十余万,但大多数凉州叛军都是看到叛军势大所以加入的,谁赢他们帮谁,所以一旦叛军被正面击败一次,其中大部分并不是那么坚定反叛的叛军就会立刻抛下原来的主子。而剩下的那些顽固分子只有边章身边的两万人,如果剿灭了这些人,那么这次凉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