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9章 迁都长安(2 / 3)

事不称臣等一系列天子特权,再来个三辞三让,成为天子。

“我知道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只是我在想,如今我虽然具有雍、益、并、朔、司这五州之地,但人口也只有七百多万,关东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区域还没有被我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你可能会劝我暂时低调一些,没想到,你倒是直接劝进。”

“主公治下人口固然有限,然而物产丰富,有关西精兵,又占据山河险要,有太行八陉与伊洛之险,足以抵御关东势力,如同秦之于六国。

同时,主公致力于消除士族门阀之特权,抑制土地兼并,推翻过去的察举制,这一切都与光武帝建立的汉朝廷有着极大的差异。而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设计好了方案,但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推行,其后一定有不小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不称帝而尊奉汉室,反对主公的士人也不会因此尊奉主公,他们即便一时加入主公这边,其图谋则很可能是为了帮汉天子恢复权力,成为董承、伏完那样背后捅刀子的敌人。

而称帝建立帝国,则相当于告知天下人,我们建立了与大汉不同的新秩序。固然很多士人会不愿加入,但加入者便没有其他道义可讲,只有尊奉主公这一条路。

在我看来,称帝是利大于弊的,短时间可能会有动荡,但并非无法接受。而若一直留着汉天子,那么将来真的要和关东诸侯拉开架势打一架的时候,主公难道不会担心后方生乱吗?

更何况,即便主公不称帝,袁绍也已经打算另立新帝,到时候一旦关东士人普遍接受袁绍拥立的新皇帝,那么我们手里这个名义天子的作用便也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了。”

贾诩这番话,也说到了吕布的心坎里。

吕布今年才三十一岁,就已经掌握了大汉朝廷的最高权力,而且是靠着自己一刀一枪拼到的这个地位。和历史上六十多才混到这个位置的曹操,以及四十多岁才从父亲或兄长那里那里直接继承地位,急于靠称帝巩固地位的曹不和司马昭不同。

对吕布来说,这个天子之位其实他随时都可以拿,只是看走到哪一步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已。而有了贾诩的分析以后,吕布也认为,以自己如今的情况,称帝其实是尽快做才好。

“这样吧,你尽快做准备,我也想想,趁着事情办完之前怎么给袁绍添点堵。”

吕布知道,只要如今自己还有天子,那么对一些人来说,自己这个天子就是值钱的。

比如,当公孙瓒在龙凑之战败给袁绍之后,这几个月间,他和刘虞的矛盾越来越大。

刘虞虽然是幽州牧,但因为公孙瓒之前平定乌桓功绩太大,幽州的兵权实际控制在公孙瓒手中,刘虞因为性格相对温和,又不善于兵事,于是公孙瓒私自出兵跟袁绍打的时候,他总是妥协退让,给公孙瓒提供后勤保障。

但公孙瓒在龙凑打输了,这让刘虞越发觉得,公孙瓒只是在为了个人野心而虚耗民力。加上公孙瓒因为战败,名声受到影响,于是二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这两个月,刘虞不在支持公孙瓒出兵,扬言断他粮草,公孙瓒也是个暴脾气,开始劫掠百姓。这两个人分别派了使者进入并州,来到吕布的长安朝廷。

在朝堂上,两边使者相互指责。

在历史上,朝廷无法仲裁这件事,毕竟彼时朝堂被李傕,郭汜控制,他们虽然不会管理具体的政事,但汉朝廷也没有实力去介入幽州事务。

但现在却不一样,幽州挨着并州,并州就是吕布直属的地盘。因此,吕布自然就有底气发言。而吕布却笑道:“公孙瓒劫掠百姓,确实是不对的,身为朝廷命官,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该对百姓行劫掠之事。”

吕布看了公孙瓒的使者一眼,光是这股威严,便让使者顿时不敢继续发言。

“但刘伯安也有错。

朝廷当初任命韩馥为冀州牧,州牧虽然掌一州大权,但朝廷从未说过州牧可以像诸侯一样世袭罔替,更没说过州牧之位可以被让给他人。

况且,董卓虽然事后确实犯了谋反罪,他本人也确实已经被我诛杀。但他劫掠百姓,发生在初平二年,图谋政变,发生在初平三年。

关东群贼起兵时,甚至连弘农王与何太后都没有被杀。董卓封我持先帝之密诏,立新帝登基,虽然封我为秦王,也并非为了他自己。他固然有擅权之嫌,但皇帝年幼时,若无吕后、霍光这样的人辅佐,又如何决断天下事务呢?

彼时董卓尚未谋逆,是谁撺掇起的所谓“诸侯联军’,难道不就是袁绍吗?”

说到这里,吕布又总结道:

“袁绍挑动关东士人反叛朝廷,自立盟主,此罪其一。

袁绍自立盟主后,僭越行使天子之权,私自在关东郡县任命自己的党羽,此罪其二。

袁绍杀朝廷命官,占据冀州,自称冀州牧反叛朝廷,搞得中原大乱,此罪其三。

袁绍不听朝廷调遣,密谋另立朝廷,册立傀儡,行叛逆之事,此罪其四。

有此四罪,公孙瓒讨伐袁绍,是顺应天时的事情。刘伯安既然是先帝任命的幽州牧,面对叛贼,就应当与得力的将领合作,一同剿灭叛贼袁绍。又岂能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