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 百帝之师(1 / 2)

大汉,太祖年间。

“百帝之师?”

刘邦看着天幕上的评论,面色一怔。

“代王还有多久到达长安?”

刘邦连忙问向身旁近臣,语气略显急迫。

“代王己入长安,正在殿外等候。”

一旁臣子连忙说道。

“宣代王入宫!麻溜的!”

刘邦一脚踢向那名臣子的屁股,催促道。

这时候天幕也发生转变,几个大大的金字照耀万朝万界。

【百帝之师。】

这几个字的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在皇帝圈里。

【他是司马迁笔下的完美帝王。】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头号偶像。】

【他开创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治世,更是得到了“三代之下,首推文帝”的赞誉。】

【自他以后,“文”字便成了古代所有皇帝梦寐以求的谥号。】

【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天幕画面缓缓变动,开篇便是写满了赞誉。

大汉,文帝年间。

正在举行朝会的刘恒立刻愣住,脸上露出极度惶恐和不安的神情。

“天幕何出此言?朕何德何能,敢当‘百帝之师’之名。”

刘恒立马从御座上站起,略显匆忙的走出大殿,群臣跟随。

“朕即位以来,不过谨守太祖、孝惠基业,躬行节俭,与民休息而己。此乃为君者之本分,天下任一县令皆可为之,何以当得如此盛誉?”

刘恒面露疑惑的说道,不明白天幕为何要如此盛赞自己,自己做的事情明明很简单啊,就是先做这再做那,就完了呀~

“此誉过重,朕心难安,还望众卿与朕一同勤勉政事,勿负天下万民,方不负上天垂示!”

刘恒面朝群臣,语气真诚而急迫。

众臣子连忙回应,纷纷高呼“陛下圣明”“愿为万世开太平”之类的话语。

刘恒深深沉了口气,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

他一首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天幕给的这份荣誉反而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只觉得德不配位。

【纵观汉文帝的一生,你就会发现,刘恒一生的所作所为,真就如同上古神话中的三皇五帝那般,贤德圣明。】

【也许有人认为,他在登上皇位前夕诛杀吕氏的妃子及孩子,以及上位后对自己的亲舅舅也毫不留情,所以他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小人罢了。】

【但是你要明白,他是一个帝王,并非什么好好先生。

【相反,汉文帝的政治手段堪称大师级别,丝毫不亚于其父刘邦。】

【他自代地入长安,每一步都平淡无奇,却又无为而无不为,不动声色就收回了军政大权,将汉王朝当下的危机一一减除。】

大汉,太祖年间。

“好家伙,乃公就知道你小子行!不愧是乃公的种!”

刘邦揉着小刘恒的脑袋,笑着说道。

“都是父皇教得好”

刘恒面露羞涩,他哪有被刘邦这么夸过,但心里面还是非常骄傲的。

一旁的吕雉面露晦涩,死死盯着天幕。

“诛杀吕氏”

吕雉喃喃自语,面色略微难堪。

这句话里代表了很多意思,吕雉不忍细想。

众多大臣也看到了这句话,他们可都是人精啊,怎能看不出这句话的意思?

“恒儿,你先去见见你母亲,乃父晚点去找你。”

刘邦捏了捏刘恒的脸,笑着说道。

“嗯,父皇那我先走了!”

刘恒点点头,在走出殿门时,心底不由舒了口气。

他转头再次看向殿内,只觉得里面阴沉万分。

【他以秦朝的灭亡为教训,深知百姓的生活对于政权安定的意义,在实施很多政策时,都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位的二十余年里,他推行轻徭薄赋,鼓励农耕,先后两次免除田租的一半,甚至在文帝十三年的时候,免除了那年的全部田租。】

【几千年来,他是唯一一个给农民免田租的皇帝,而等到下一次,就是两千年后的2006年,免除农业税了。】

【他还改革了西汉的法律,废除了连坐法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条例。】

【同时倡导节俭之风,并以身作则,在位23年,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甚至在龙袍上打补丁,上朝穿草鞋,死后更是要求薄葬。】

【对于经常侵扰大汉边境的匈奴,他采取了和亲与防御相结合的政策,加强了边疆的防御,修筑长城,训练军队,抵御匈奴的入侵。】

大秦。

“哼,‘百帝之师’?笑话!帝王当横扫六合,创万世之业,岂能如乡间老农一般,只知节俭度日?无能!”

嬴政轻哼一声,满脸不屑之色,但眼神深处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他完全无法理解这种“不折腾”的统治方式,帝王怎么能这样当?

但他一时之间也升起一丝疑惑,自己想要万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