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稀客
并不险峻的虎丘山,景色稠密,历史悠久,在夏季的月夜里,姑苏城的文人雅士、士绅贤达总要拖家带口的前来郊游,从山头到山脚下,歌声和笛声、琵琶声连绵不绝。
冬天就好多了,下了一场薄雪之后,实在湿冷刺骨,难以忍受,白日里虽然有人来踏雪赏景,到日暮时候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实在冷的让人无言以对,一轮皎洁的圆月下,敖谨言从自己的小小龙宫里游出来,飘在剑池内,躺平望月,看着看着就犯困。
忽然听到风声,睁眼一看,半空中有一匹美丽的白马,茂密的鬃毛用红绒绳扎成五个啾啾,乃是唐代五花马样式,好一匹高挑的神俊,大腿肥美,小腿细长,长长的马尾闪烁着银光,马背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小女孩。穿着鹅黄色的斗篷,斗篷里一条红色花鸟纹长袄,宫灯花纹的马面裙恰好是两片,遮住双腿。小女孩头上戴着一顶大红色的风帽,把头发遮的严严实实,只露出洁白如玉的皮肤,水汪汪似含泪的一双明眸,还有脸颊上淡淡的血色。一个眼睛巨大的仆役跟在身后,手里提着一坛酒、一个银瓶、一个三层食合
敖谨言从水中幻化成人型,从凉爽(只有她觉得)的池水中缓步走出来:“稀客稀客,今日怎么有空来找我玩?怎么着?这是回老家了,不在京城和那帮家伙厮混,这可好!你早就该回家呆着。正所谓美不美故乡水,京城里连吃的好水都没有,人也尽是些刁钻古怪的,有什么意思。”林黛玉对此倒是不以为然,其实玉泉山的水吃起来和江南虽风味有别,却也没有高下之分,但是龙王爱本乡故土,推崇江南风景,这是好事儿。她也不下马,只是拉着缰绳念动口诀,高头大马就渐渐缩小,变成拎在手里的皮影戏,放在袖子里。稽首道:“敖姐姐,新年好啊,我特意从京城赶回来,给您拜个早年。”
敖谨言爽朗的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我不过新年,也没有包红包的习俗,咱们两个不拘俗礼,就过来坐着聊天吧,其实只有人爱过新年,要每年办寿,珍而重之的庆祝一下。神仙精灵,不知岁月变迁,根本不在乎这些虚礼,大概因为拥有的多,所以不在乎,人虽然知道自己寿命短暂,又有几个人能珍惜每时每刻呢?写诗作赋的时候感慨朝生暮死,有自己休闲玩乐时,又不觉时光之须臾,只剩下吟诵《苦昼短》。有意义的事究竞做了多少?”林黛玉飘的低了一点,失笑道:“姐姐莫非要精进修行,不和我们这些俗世浊物来往吗?”
剑池君解释道:“有一个常在剑池旁边吟诗的年轻人忽然死了,他的灵魂不灭,头七时候不回家去说话,前来和我告别,这人活着的时候唠唠叨叨,有仁么心里话都跑来和剑池倾诉,死后还非要看看我听见没有,我尼玛招谁惹谁了?啥破事都跟我说。这厮活着的时候啥事儿都躲开,瞻前顾后,推三阻四,等到列后却又懊恼,真是令人感慨。抽了他两个大嘴巴子,让他滚一边去,少来烦我。原本想写一首诗,题在石壁上讥嘲一番,睡了八觉也没想出来写什么。”殷玄不敢多话,只是得了姑娘示意,将食盒摆在岸边。黛玉对于有人不知所谓但唠唠叨叨这件事,实在是亲自体会过,伸手示意:“那就小酌一杯,爱酒不愧天。”
敖谨言道:“这大冷天儿的,你还没成仙,别在外面坐着,小心吹了风。来我的龙宫中玩耍,虽然没有珊瑚树,夜明珠,多少也有点意思,扩大十倍百倍,便是我父母宫中的样子。”
“故所愿不敢请。”
“甭跟我客气,您要跟我客气,那真是不拿我当朋友了,既然相交,就应该你来我家玩,我去你家玩。正所谓穿房过屋,妻子不避。咱们两个是托妻献子的交情。“龙王见把她都说愣了,忍不住大笑,一把拉住黛玉的手腕,用一股柔和的法力包裹住她,在她的裙摆上刻画避水符。黛玉只觉得身子忽然一轻,像是用筷子刺穿了一团紫菜的感觉,须臾之间,就进了剑池的池底,这水池虽深,却也没有眼前看起来这么深邃。眼前仿佛是万丈深潭底下一座小巧精致的水晶宫,有几个侍女头上顶着明灯,屋内虽然没有着重传说中的九丈高珊瑚树,却也有一丈高的,明晃晃的一大从大红珊瑚,就戳在洁白的碎碟席旁边。
那屋内清一色以水晶玛瑙和白沙铺地,七彩的色泽斑驳,万年阴沉木的围棋桌,棋盘上摆放着半部残棋,还没有下完。这里的光线倒也柔和,仿佛那水晶的墙壁和房顶都闪耀着微光。在碎碟制作的床榻和一些奇妙材料所打造的桌椅上坐了。
殷玄又紧张又兴奋:"咕,传说中的龙宫啊!”龙宫中的侍女都有些躲着他的尖嘴。
他也不敢伤人,打开食盒,一样样的端出来摆在桌上,第一层里四个碟小菜,第二层里一大碗白面条,还有芝麻酱花椒油,第三层里是一大盘切的长短粗细一样的菜蔬,也是四样。
姑苏虽然不吃捞面,但读书的人知道查证,林如海可以轻易叫出来一个祖籍天津的人,林府的厨子特意按照天津口味做了糖醋面筋丝,清炒虾球,炸了克荽鸡蛋酱,烹了蒜茄子,调和麻酱花椒油。虽是冬季,也按照吩咐将刀切的细面条过了冰水,用芝麻油一拌。眼下虽然没有新鲜的青菜,却有绿豆芽掐去头尾,萝卜去皮切